白居易(772年-846年)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,他曾历任御史中丞、右拾遗、尚书左丞等官职。白居易一生才华横溢,其诗文被誉为“唐代诗坛四大家”之一,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。他的诗作以婉约清丽而著称,常以感怀人生、爱情、自然为题材,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

在了解白居易做过什么官之前,我们先简要了解一下唐朝的官阶情况。
唐朝官员品级依正、从、上、下分为九品三十级。
从一品到三品,依正、从分为6个官级,即正一品、从一品,正二品、从二品,正三品、从三品。
从四品到九品,依正、从、上、下分为24个官级,即正四品上、正四品下、从四品上、从四品下,正五品上、正五品下……,等等,直到从九品下。
现在我们来说白居易大体上都担任过什么官。
公元800年,白居易29岁时,他在长安考中进士。803年春,他又因参加了吏部的选拔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。
秘书省,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。校书郎,是主要做文章的校对和专门典校藏书的工作。
在唐朝,校书郎是中央基层文官之一,官阶自 从九品下到正九品上,也就是说,校书郎是一个九品官员。
校书郎品阶虽低,任职要求却高,授校书郎官职的一般都是及第进士中的佼佼者或制举登科的“非常之才”,职务清闲,待遇优厚,升迁快速,前途光明,被唐人视为“文士起家之良选”,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都很高。
806年,白居易35岁。这年春天到807年秋天,他担任周至县尉。
县尉是县级政府的重要官员,主管治安,相当于副县级的公安局长。县尉的品级根据县的大小,自 从八品下到从九品下,也是最基层的官员。
807年秋,白居易自周至县尉调进京城长安,不久担任翰林学士,又先后任左拾遗、京兆府户曹参军、太子左赞善大夫等职。
翰林学士主要负责为皇帝起草重要诏书等,在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,是唐代士人参预政治的最高层次之一。
关于翰林学士的官级,在唐朝并无明确的固定品级规定。翰林学士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,不计官阶品秩,也无官署,自六部尚书至校书郎这样的小官皆得与选。
左拾遗是一种谏官。其主要职责是捡起(皇上)遗漏的东西(如政策决策失误等),向皇上谏言,提醒皇上的决策过失,为朝廷匡正政策。
左拾遗隶属于谏诤机构,有点类似现在的监察部门。
在唐朝,左拾遗的官品为从八品上。虽然官品不高,但因其是专门的谏官,有向皇帝进谏的职责和权利,所以在政治生活中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。
京兆府户曹参军是京兆府(首都地区的行政机构)下辖的官员,主要负责户籍、婚姻、田宅、杂徭、道路等事务的管理工作,相当于负责民政与财政的首都市长助理。其官阶是正八品下。
太子左赞善大夫职责是辅佐太子,负责传令、讽谏太子的过失、赞扬太子的礼仪,并且用儒家经典教授诸位郡王。太子左赞善大夫官品为正五品上。在唐朝的官僚体系中,正五品上属于中高级官员的范畴。
815年秋天,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。江州就是现在江西省的九江市。
州司马,是州一级地方政府的佐官,主要职责是协助州刺史处理政务,包括民政、司法、财政等方面的事务;负责州内文书的起草和整理;监督州内各县的行政工作;在必要时还可代替刺史处理日常事务。
江州司马的品级是正六品下,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。
但在唐朝地方官制中,州一级的这个官职大多被中央朝廷剥夺了实权,常用来安置闲散、贬谪的官员,属于有名无实、有品级无实权的闲职。
819年,白居易48岁,这年春天,他离开江州赴忠州任刺史。忠州治所就在现在重庆市的忠县,位于重庆市中部。
刺史是州的行政长官。唐朝的州分上、中、下州,刺史的品级也因州的级别而异,自从三品到正四品下。
刺史的职责主要包括管理本州的行政事务,如维护地方治安、审理案件、征收赋税、推行教化等,同时还要监察所属各县官员的工作情况。
820年,白居易49岁,这年夏天,他被从忠州召还长安。又先后担任多个官职。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勋上柱国,又任中书舍人。
上柱国是一种勋级。唐代勋级分十二等,上柱国是最高等级。荣获上柱国勋级的人,不论官职多大,都可以享受正二品的待遇。它更多是一种荣誉称号,不具备实际的行政权力。
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重要官员,在朝廷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,负责起草诏、制、敕、玺书、册命等皇帝颁布的文书,进呈皇帝批准后,按规定发有关部门执行。具体职能可概括为两方面:一是参与朝廷决策和文件处理;二是承担宫廷礼仪和外交事务相关工作。
唐朝的中书舍人为正五品官员,虽然官位并不是很高,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掌有实权,在朝廷中具有重要地位,有“文士之极任,朝廷之盛选,诸官莫比焉”的说法。
822年7月,白居易51岁时,被任命为杭州刺史,10月他抵达杭州。
杭州刺史是从三品官员。
824年,白居易53岁。5月,被任命担任太子左庶子,同时分管东都洛阳的事务。他从杭州出发,秋天到达洛阳。
太子左庶子是太子东宫官属,其职责主要包括侍从太子,赞相礼仪,驳正启奏等,相当于太子的重要助手和顾问,在太子的教育、品德培养以及处理东宫事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太子左庶子的品级为正四品上。
825年,白居易54岁,这年春天,被任命为苏州刺史,从洛阳到达苏州。
苏州刺史也是从三品官员。
826年,白居易55岁。9月,辞去苏州刺史,于827年春天经荥阳返洛阳,又到长安,任秘书监,赐金紫。
秘书监是秘书省的最高长官。秘书监主要职责是掌管经籍图书之事。
唐朝秘书监为从三品官员。在唐朝的官职体系中,从三品属于较高的品级。白居易被任命为秘书监这一官职,同时被赐予金紫。在唐朝,“金紫”是一种象征高贵身份和荣誉的服饰待遇。“金”指的是金鱼袋,“紫”指的是紫色官服。唐朝规定,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色官服、佩金鱼袋。
828年,白居易57岁。春,任刑部侍郎。
刑部侍郎是刑部的副长官。刑部是唐代“三省六部”制中的一个司法部门,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。刑部侍郎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刑部尚书处理刑部事务。
唐代刑部侍郎为正四品下。
829年,白居易58岁。4月,任太子宾客一职,同时分管东都洛阳的事务,住在洛阳履道里家第。
太子宾客是太子东宫属官,其职责主要是侍从规谏太子,对太子的言行进行规劝和引导,以正义之道辅助太子改正不当之处;在举行典礼等场合时,赞相礼仪,也就是协助和指导太子进行相关礼仪活动,确保典礼顺利进行,并且在宴会等场合,太子宾客的位次处于尊位。太子宾客为正三品官员。
830年,白居易59岁,担任河南尹。
河南尹是河南府的最高行政长官。唐代河南尹为从三品官。
在唐代,河南府作为重要的地区,河南尹的地位较为重要。其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,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管理能力。
835年,白居易64岁,十月,改授太子少傅,同时分管东都洛阳的事务。
太子少傅是东宫官职,主要职责是教导、辅佐太子。太子少傅为从二品官员。通常由德高望重、学识渊博的官员担任,在东宫的教育体系和辅佐太子的团队中起着重要作用。
842 年,白居易71岁,他以刑部尚书之职退休。
刑部尚书是正三品官员,为刑部长官。其职责主要是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。
这里我们介绍的只是白居易担任过的主要一些官职。他担任的最大官职当是太子少傅,为从二品官员。所以,洛阳的白居易墓碑上写着“唐少傅白公墓”,苏州的白居易祠堂上写着“唐少傅白公祠”。他担任的最重要的官员当是中书舍人,为正五品官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