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始皇,原名嬴政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。他以铁腕政治和严格统一的措施闻名于世,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。在他的统治下,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,开创了统一中国的先河。秦始皇实施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和重要政策,包括推行统一的文字、度量衡和法律制度,修筑万里长城以及兴建兵马俑等工程。他的杰出成就至今仍然为后人所称道。
秦始皇帝嬴政(公元前 259 年 — 公元前 210 年),嬴姓,赵氏,名政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,为秦庄襄王之子,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,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,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。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:生平经历· 早年经历:秦昭王四十八年(公元前 259 年),嬴政在赵国出生,他的父亲子楚当时在赵国为质,母亲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姬妾。秦昭王五十年(公元前 257 年),子楚在吕不韦帮助下逃离赵国,赵姬和嬴政则在赵国躲避追杀。秦孝文王元年(公元前 250 年),嬴政和母亲被接回秦国。
· 继位秦王:秦庄襄王离世后,13 岁的嬴政于公元前 246 年继位秦王,因年幼,国事多由相国吕不韦处理。在此期间,吕不韦和嫪毐各成一股势力争权。
· 亲政平乱:公元前 238 年,嬴政加冠礼后开始主理国事,得知嫪毐和母亲的私情后,果断平定嫪毐叛乱,车裂嫪毐。公元前 237 年,罢免吕不韦相国之位,令其迁居洛邑,后又令其迁居蜀地,吕不韦饮毒酒自尽。此后,嬴政任用李斯执掌国事,加速兼并六国的步伐。
· 伐灭六国: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开始,到公元前 221 年灭齐,嬴政先后兼并韩、赵、魏、燕、楚、齐六国,完成统一大业,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。
· 晚年巡游:统一六国后,嬴政多次巡游四方,刻石立碑彰显功德。但在巡游期间先后两次遭到刺杀。他还任用方士寻求长生之道,因方士非议动怒,坑杀了 460 多名儒生。公元前 210 年,嬴政在出巡期间病逝于沙丘平台。
主要功绩· 政治方面
· 建立皇帝制度:嬴政统一六国后,认为自己 “德兼三皇,功过五帝”,于是创立 “皇帝” 尊号,自称 “始皇帝”,并规定皇帝自称 “朕”,命令称 “制”“诏” 等,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6。
· 实行三公九卿制: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制,三公指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,分别掌管政务、军事和监察;九卿则分管各项具体政务,分工明确,提高了行政效率,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1。
· 推行郡县制:废除自商、周以来的分封制,实行郡县制,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(后增至四十余郡),郡下设县,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,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,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146。
· 经济方面
· 统一货币:以秦 “半两” 钱为流通货币,废除六国原有的货币形制,统一了全国的货币,促进了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,方便了国家的税收和财政管理4。
· 统一度量衡: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,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制度,规定了长度、容量、重量的标准单位,有利于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,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4。
· 修建交通设施:实行 “车同轨”,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,以及由咸阳经云阳直达九原的直道,在西南地区修筑了 “五尺道”,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,改善了交通条件,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4。
· 文化方面
· 统一文字: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,颁行全国,后又推广隶书,统一了文字,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,促进了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和融合,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4。
· 加强思想控制:为了控制思想,采纳李斯的建议,将秦国的历史、医药、卜筮和植树以外的书下令焚毁,禁止私学,加强了思想文化的统一,但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摧残了文化4。
军事方面· 统一六国战争:嬴政先后派遣王翦、王贲、蒙恬等将领,运用远交近攻、分化离间等策略,经过多年征战,陆续灭掉六国,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、混战不已的局面,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。
· 北击匈奴与修筑长城:公元前 214 年,派大将蒙恬率兵北击匈奴,收复了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地区,并将秦、赵、燕三国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,向东向西延伸,筑成一道西起临洮、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,抵御了匈奴的侵扰,保护了中原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4。
· 南征百越:派兵南定百越,增设闽中、南海、桂林、象郡四郡,扩大了秦朝的疆域,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,推动了民族融合4。
历史评价· 正面评价: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,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,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 “千古一帝”。他的统一举措,如统一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等,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,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,使中国以统一为常规,以分裂为异常13。
· 负面评价: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严刑峻法,徭役繁重,如修建阿房宫、骊山陵、长城等大型工程,耗费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导致民不聊生,阶级矛盾激化。他还进行了 “焚书坑儒” 等文化专制举措,钳制了思想,摧残了文化,这些都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隐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