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为培养人才和选拔官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科举制度始于隋代,兴盛于唐代,而在宋代进一步完善和发展。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的官员,更加严格的选拔标准与流程,使得人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培养。同时,科举制度也为社会阶层的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,让更多人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权力和地位。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也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宋朝围绕科举制正在发生大量的、密集的制度创新。第一样,是“殿试”。考试的最后一关,干脆由皇帝来把。作为一项正式制度,这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的。
第二样黑科技是“锁院”。这是宋太宗时期固化下来的一种制度。简单说,朝廷决定谁是今年的主考官,不好意思,任命一发布,你就不能回家了,直接送到贡院去。考试结果公布之前,你是出不来的。这是为了防止有人托关系走后门。
第三样黑科技就是我们前面说的“糊名”。现在是1002年,5年后,1007年,宋朝就在科举的全过程实现了“糊名”,甭管是州一级的解试,还是礼部的省试,还是最后的殿试,考生的名字一律“糊名”。
第四样黑科技是“誊录”。虽然已经“糊名”了,考官看不到考生的姓名了。但是试卷上还是有考生的笔迹啊。万一考官和考生串通好了,根据笔迹来判断身份,或者通过试卷上的某个记号来作弊,怎么办呢?干脆,组织人手,把试卷重新抄一遍,上“人肉复印机”,彻底杜绝作弊的可能。这项制度也是在宋真宗这一朝实行起来的。
夜不眠的书城 | 民勤与苏武牧羊的传说
« 上一篇